二月的武汉,依然湿冷。
清晨7点,室外温度只有5度,天刚蒙蒙亮,“全副武装”的滴滴司机张臣刚师傅准时接上武汉协和医院的医生李倩(化名),没有往日早高峰的车水马龙,张师傅的车很快到达医院。
“注意安全,别被感染了!”下车前,看着李倩口罩背后那张疲惫的脸,张师傅忍不住叮嘱,“谢谢,你也要保护好自己”,李倩回应道。
虽然都戴着口罩,互不认识,但严峻的疫情让彼此发自内心地关心起对方并互送问候。而这,也是张师傅这个春节的日常。
所谓患难见真情。面对严峻的疫情,原本在武汉开滴滴车的重庆人张师傅毅然放弃回家过年计划,主动请缨加入滴滴公司组建的“社区保障车队”,每天为留守的居民运送饭、菜等生活必须物质,同时也送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去医院,他和车队同事以及当地社区工作人员一起,在非常时期,用并不宽厚的肩膀,承担起了当地近万人的生活保障任务。
社区保障车队的张臣刚师傅在为当地民生默默付出
“每次看到她们奔波在第一线真的很感动”
“作为社区保障车队的一员,我其实主要是配合社区工作人员,负责这里居民生活物资的运送,但由于接送医护人员的车队人手最近太紧张,这段时间每天早上7点20左右,我也会送一线的医生上班,武汉协和医院、儿童医院、金银潭医院这些主要救治病人医院的医生我都送过。
“每次看到她们奔波在第一线真的很感动,说得最多是让她们注意安全,不要被感染了,”说这话时,已是晚上9点多,张师傅刚下班回到家,一个人正忙着洗衣服。
八旬老人流泪感谢:这种情况还来给我们送饭菜
张臣刚师傅今年40岁出头,重庆万州人,在武汉开滴滴车近一年了。2月6日晚上他回忆说,大年初一,也就是武汉封城后不久,公司就成立“社区保障车队”,并召集大家报名。
很快,滴滴公司就给他们这些报名者发放了防护手套、口罩、护目镜、温度计、防护服等全套装备,第二天,张师傅就去社区报道了。
全副武装的张臣刚师傅
他们所在的是武汉市积玉桥街道中山社区,工作是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,给社区居民,尤其是年龄较大的人,买菜、米、油等生活用品并送上门。
每天工作时间9-10个小时是常态,情况紧急时,也会24小时轮流通宵值班。
“有个80岁左右的老大爷住在附近小区5楼,由于腿脚不便上下楼,我们就承担起了送菜上门的工作,每隔1、2天就会给他送一次,有时也直接送餐。”张师傅告诉记者,“有一次我们把菜放到门前刚离开时,老人推开门说,‘感谢小伙子,这种情况下还给我们送饭送菜’,当时看到他眼角挂着泪水,真是说不出的滋味,这种感觉真叫人难忘。”
当然,眼下工作中的安全同样重要。根据公司和社区的要求,他们都是把菜放到门口,并注意和居民操持一定距离,防止交叉感染。
滴滴召集千余司机为居民提供免费出行
目前,和张师傅一样,每天奔波在武汉各大社区的网约车司机还有上千人。
为抗击疫情,1月23日10时,武汉市公共交通停运,离汉通道关闭。
1月25日,武汉市全市紧急征集6000台出租车,分配给中心城区。滴滴响应政府号召和要求,召集1336名网约车司机,组建“社区保障车队”并交相关部门和社区居委会统一调度,为武汉各社区民众提供免费出行服务。
付家坡社区居民给滴滴“社区保障车队”发感谢信
组建“社区保障车队”的同时,滴滴还在武汉、上海、北京、厦门组建“医护保障车队”。目前武汉“医护保障车队”司机人数达到200余人,滴滴和武汉各大医院保持沟通,已开发了仅供医护人员线上叫车的功能,接入了武汉协和医院、武汉市中心医院、武汉三院等7家医院、9个院区,为5000多名医务工作者提供服务。
这些司机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样,为武汉战胜疫情,走出困境,一直在默默地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。
新闻面对面:
问:是什么使你下决心在此刻选择坚守武汉?
答:我之所以留下来,原因并不复杂,一是我本身就在武汉工作,二是汶川地震时别人也来帮忙过我们,觉得这时应该回报别人,所以就报名参加了。
问:家里亲人担心,以及有反对过吗?
答:说实话,最初打电话告诉我在万州的儿子和老婆,我要留在武汉过年时,他们还是比较担心,尤其是我70多岁的母亲,更是反对,担心我被感染,好在后来她们还是被我说服了,现在也比较支持。
其实,为了不让她们担心,我自己也很重视自我安全防护的,每天随时都把口罩戴着的,也非常注意不跟其它人亲密接触,乘客上车后也会把车窗打开,注意通风。
作者:万里
主 编:罗再芳
校 审:周 圆
总值班:严一格
-END-